专家建言制药企业把握新医改导向脉络
新华报业网讯 “医药企业的生存现状是,三分之一生生不息,三分之一无声无息,三分之一奄奄一息。”在17日举办的2009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上,专家们预言,未来五年,我国药企将从现在的4000多家,调整到未来2000家左右,一半左右的制药企业将被洗牌出局。面对新医改带来的行业洗牌,来自北大、清华等高校,以及国内医药行业的专家、学者纷纷提出应对之策,建言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、以及沿海医药产业发展出路。
“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历程与美国制药业相仿。”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副会长段继东介绍说,新医改中,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,将加快医药产业的重组,由大企业并购小企业,转向集团并购集团。未来医药产业格局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,呈现巨型医药企业与专业化企业并存的态势。
马太效应虽然挤压了不少中小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,但翻身机遇依然存在。“国家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大量投入与保障,将刺激普药市场的容量增长,而其中以农村和社区市场的增长最快。”北大县域发展研究所胡弼华建言,以中小制药企业为主的制药,要抓住这一机遇,通过产品入围带来规模化扩张的机会,简化药品流通环节,并尝试参与控股县级医院。
此外,海洋医药资源也是我省医药制药企业发展的机遇所在。资深医药管理专家王进学专家分析,新医改基本药物实施后,一些基本药物可能有短期的产能不足,甚至供应不足。除了偏远地区的高额商业配送费用,独家占有的疫苗药物等因素,一些中药材尤其野生的中药材面临资源枯竭,将使得400多种依赖野生药材的常用药出现产量不足。
这就需要寻找新的药材资源,21世纪,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海洋。提取海洋生物资源的海洋医药产品以其医药活性高,毒副作用少,可再生等特点在国际国内的医药行业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。我省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,仅北部海岛水域的潮间带有的藻类和动物种类就多达246种,储量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,为海洋医药研究开辟了新的资源库。专家们建言我省沿海城市的医药产业,加大海洋医药这一领域的研发,推出新的医药品种和替代药物来占有市场。
仿制药生产一直是国内医药企业的常态,而自主药物研发却是短板。世界公认中国人首创的西药几乎空白,而我国传统中药的创新和工业化,日本人、韩国人却走到前面了。专家们呼吁医药企业要有一种使命感,在大量、快速仿制的基础上要尽快开始自主药物研发。“经过了长时间仿制,现在也应该开始有一个研发的阶段了。”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黄恒学说,作为一个行业未来发展,在战略上一定要加紧研发,不能是一味地做药、制药。(李玲)